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科技赋能再生稻 绿色产业助振兴——学院举办2025年世界粮食日活动
作者:庄徐敏审核:姜海编辑:厉敏发布时间:2025-10-23

近日,学院组织开展的科技赋能再生稻 绿色产业助振兴”世界粮食日系列活动在第三综合楼举行。

本次活动围绕“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主题,通过再生稻文化展、国际研讨会、实地观摩试验与示范现场等多个环节,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国立大学、巴西圣玛利亚联邦大学等13所单位的外籍专家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专家代表一行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展览现场,曾赴埃及MUST科技大学交换学习的2138cn太阳集团城2301班本科生孙海琦为Patricio Grassini、Fernando Aramburu Merlos等一行专家系统地介绍了我校在再生稻领域的当前研究与成果。展览生动呈现了再生稻从主作物至再生作物各生育阶段的关键技术,以及大球盖菇、再生稻鸭、再生米米团子等再生稻衍生产品,充分展现“科技+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代表与各位专家就再生稻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138cn太阳集团城2024级研究生周兰娟提问:“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应如何鼓励农户参与数据收集?”Md Saiful Islam指出,将农户纳入科研体系是重要路径。他分享了美国的经验模式,即科研人员向农户提供新品种或新技术,由农户负责种植并将数据直接反馈给科研团队。中国农业大学丛汶峰教授补充介绍,湖北的“科技小院”正是此类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科研人员驻扎农村、贴近农户,实现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有效衔接。

针对“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水稻的节水技术与抗旱品种培育哪个贡献潜力更大”的问题,Patricio Grassini分析认为,品种选育过程漫长且不确定因素多,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节水技术将是更为实际和可行的路径。他呼吁各方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以科技手段缓解水资源压力。同时,Md Saiful Islam与Patricio Grassini对学校以丰富形式呈现世界粮食日主题表示高度认可。他们提到,再生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留桩高度、水肥协同等多个技术环节,需要科研、推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压力背景下,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转型的关键力量。

展览结束后,国内外专家一行移步参加全球作物产量潜力国际研讨会与第四届作物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并实地观摩了2138cc太阳集团再生稻试验与示范现场,就品种展示、田间管理及技术集成等内容进行了现场交流。

文字:庄徐敏 

摄影:康亮 庄徐敏 杨江华 郎一阳

审核:姜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国·2138cn太阳(SunCity·VIP认证集团)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2138cc太阳集团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